名人故事:英國前首相丘吉爾(7)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11-22 11:33:29

1940年5月8日,張伯倫向國王提出辭呈,并建議由丘吉爾組閣。
1940年5月10日下午6時,國王召見丘吉爾令其組閣。一小時后丘吉爾會見工黨領袖艾德禮,邀請工黨加入內閣并獲得支持。
1940年5月13日丘吉爾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發表了著名的講話:“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復: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么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么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下議院最終以381票對0票的絕對優勢表明了對丘吉爾政府的支持。
上任后丘吉爾首先訪問法國,他驚訝地得知法國即將投降,但是他向法國領導人表明,即使法國被打敗了,英國仍將繼續戰斗。丘吉爾下令撤出在法的英軍,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圍困在敦刻爾克周圍一小塊地區的盟軍奇跡般地撤出33萬多人,政府號召英國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峽對岸的士兵,連海軍部的軍官們也親自加入到救援行列。丘吉爾在下院通報了敦刻爾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之后丘吉爾就發表了大概是二戰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講話:“我們將戰斗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饑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1940年6月13日,丘吉爾第五次訪問法國,也是最后一次以首相身份訪問法國,他希望游說法國政府繼續作戰,但是很明顯的法國政府已經決定投降。
1940年6月17日,戴高樂將軍抵達英國,次日丘吉爾在下院發表了另一篇鼓舞士氣的講話:“讓我們勇敢地承擔義務,以致英帝國和她的聯邦在1000年后人們也可以這么說:‘這是他們最光輝的時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