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明史·翁正春傳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11-04 21:24:27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明史·翁正春傳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萬歷二十年擢進士第一,授修撰,累遷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極言闕失不報明年秋萬壽節(jié)①正春獻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國紀,信臣僚,寶賢才,謹財用,恤民命,重邊防。帝不省。王貴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為言。命偕中官往擇地,得吉。中官難以煩費,正春勃然曰:“貴妃誕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儉之?”奏上,報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貢,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貢物多倭器,絕之,便矣;否亦宜詔福建撫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進士鄒之麟分校鄉(xiāng)試,私舉子童學賢,為御史馬孟禎等所發(fā)。正春議黜學賢,謫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給事中趙興邦、亓詩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許。頃之,言官發(fā)韓敬科場事,正春坐敬不謹,敬黨大恨。詩教復劾正春,正春疏辯,益求去。帝雖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尋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養(yǎng)歸。天啟元年,起禮部尚書,協(xié)理詹事府事。抗論忤魏忠賢,被旨譙責。明年,御史趙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歸。帝以正春嘗為皇祖講官,特加太子少保,賜敕馳傳,異數(shù)也。時正春年逾七十,母百歲,率子孫奉觴上壽,鄉(xiāng)閭艷之。正春風度峻整,終日無狎語。倦不傾倚,暑不裸裎,目無流視。見者肅然。
(選自《明史?翁正春傳》,有刪改)
【注】①萬壽節(jié):皇帝誕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稱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極言/闕失不報/明年秋/萬壽節(jié)/正春獻八箴
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極言闕失/不報/明年秋/萬壽節(jié)/正春獻八箴
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極言闕失/不報/明年秋/萬壽節(jié)/正春獻八箴
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極言/闕失不報/明年秋/萬壽節(jié)/正春獻八箴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遷,古代稱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值。左遷專指降官貶謫,比如白居易就曾左遷為九江郡司馬。
B.薨,是死的意思。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曰不祿,百姓亡稱死。
C.吏部,隋唐、五代時為尚書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職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diào)動等事務(wù)。
D.乞歸,封建時代官員請假回家的專用語。類似的說法還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歸田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翁正春才學過人,敢于直諫。萬歷二十年,考中進士第一名,受職為修撰,后又擔任皇帝的講官。他曾經(jīng)向皇帝提出八點忠告,卻沒有被采納。
B.翁正春審時度勢,建言得當。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經(jīng)歸附倭寇,就建議皇帝和他們斷絕往來,不要讓他們到京都朝貢。皇帝對此表示贊同。
C.翁正春為官正直,不懼權(quán)貴。雖然韓敬的黨羽很惱恨翁正春,但他堅持認為韓敬在科場徇私舞弊,有罪。后來又拂逆魏忠賢,被下旨責備。
D.翁正春嚴肅莊重,作風正派。他氣質(zhì)風度峻肅,整天不講輕慢的話,即使疲倦也不東到西靠,眼睛不四處亂看,看見他的人無不肅然起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進士鄒之麟分校鄉(xiāng)試,私舉子童學賢,為御史馬孟禎等所發(fā)。
(2)母百歲,率子孫奉觴上壽,鄉(xiāng)閭艷之。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