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學生社會實踐管理工作實施辦法》公布(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29 09:43:34

四、學生社會實踐的課時安排
學生在初中階段需完成社會考察136課時、公益勞動80課時(一般每學年不少于20課時)、職業體驗32課時(在本市職業院校的職業體驗不少于16課時)、安全實訓24課時(一般在上海市級公共安全教育場館的安全實訓不少于8課時)。根據課程計劃,可安排在每學年2周的社區服務社會實踐課程中完成,時間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社會考察、公益勞動、職業體驗和安全實訓可在整個初中階段統籌安排。社會考察(含社會調查)可主要安排在六七年級,職業體驗可主要安排在八九年級,學校可根據教學計劃做適當調整。
社會考察、公益勞動、職業體驗、安全實訓四類學生實踐活動內容的劃分是相對的,學校在具體記錄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有所側重,也可統籌兼顧、融合貫通。
五、工作流程
1.制定方案
學校要制定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方案,包括時間地點、內容項目、課程建設、組織形式、教育培訓、活動評價、安全保障、風險評估和安全預案等。要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勞動技術、社會、道德與法治、地理、語文、歷史、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科學等學科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選好基地/場所(項目)
學校要選擇并主動對接市、區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項目),注重用好校園周邊的社會資源,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要加強學校與有關社會實踐基地、場所及有關單位的合作,有條件的建立雙向簽約制度,明確社會實踐內容、時間和有關權利、義務等。
3.組織落實
要按照課程計劃的要求,切實落實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實施和評價,樹立正確的學生發展觀和評價觀。按照制定的方案,做好學生網上統一身份認證、組織培訓、活動開展、網上記錄、信息核實、服務保障等工作。有序組織學生以少先隊組織、共青團組織、班級或社團等方式開展集體性社會實踐活動,并需經監護人書面同意,切實做好相關指導、培訓和風險防控工作。
4.寫實記錄
學校要及時并精準地做好學生社會實踐檔案記錄工作,負責記錄由學校集體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在“電子平臺”上記錄社會實踐的類別、主題、時間、內容、基地/場所(項目)、課時、獲獎情況、記錄人等信息。每學年學校可以指導學生在“電子平臺”上選擇1—2條典型事例予以展開。學校可以指導學生將個人參加的社會實踐經歷記錄在“上海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紀實報告”中“自我介紹”部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