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秋游看教師課程資源觀蛻變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25 19:40:50

章麗 南京市實驗幼兒園園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規劃課題、教育部規劃課題等,多部論著獲江蘇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實踐探索類一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明確了資源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價值。春秋游活動是幼兒園每年都會組織的常規活動,從我園大班年級組秋游活動組織的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師課程資源觀從模糊到清晰再到形成堅定的教育信念的過程。
第一次改變:從無目的到有目的
以往教師在選擇秋游地點時,主要是從游玩地點不重復的角度去考慮,小班、中班已經玩過的地方,大班就選一個沒去過的景點。
隨著教師課程觀的轉變,有教師提出,秋游的地點應該與幼兒當前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聯系起來,使秋游活動成為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例如,中班可以將秋游活動安排在“多彩的秋天”主題中,選擇樹木品種豐富、正值樹葉色彩絢爛變化的棲霞山作為秋游地點,既起到了秋游活動親近自然、愉悅身心的作用,又通過對樹木、樹葉的實地觀察,豐富對秋天是個多彩的季節的感性經驗。
在明確了秋游地點后,教師的課程目標意識也清晰了,開始分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探索和體驗。比如在秋游中山植物園前,教師和幼兒會事先討論和規劃——為什么要到植物園去秋游?秋天的植物園里有什么?我們可以干什么?
當孩子們聚焦到當前主題的興趣點“尋找各種各樣的種子”時,“任務”也就明確了,孩子們會帶著期待、帶著興趣尋找種子,體驗發現種子的快樂,并在觀察、比較、提問和討論中不斷建構自己對種子的認識。
秋游地點從無目的到有目的的轉變,反映了教師發現資源以及資源課程化意識的萌發,教師開始關注資源與課程的關系,我們周邊有哪些資源,這些資源如何與當前幼兒園實施的課程緊密結合起來,同時轉化為能夠促進幼兒發展的課程。教師開始關注資源利用的價值,不能僅停留在帶孩子參觀游玩上,而是應將參觀和游玩作為幼兒多種經驗獲取的機會。教師開始關注資源的選擇,學習走進資源,細致分析幼兒經驗和這些資源的交集。
第二次改變:從興之所至到預先規劃
以往在秋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大都是興之所至,走到哪兒看到哪兒,看花指花看樹聊樹,走累了就歇一歇吃一吃,到點坐車返園。這種方式看似面面俱到,實則雁過無痕。
秋游地點確定后,教師和幼兒高高興興地來到了中山植物園。孩子們的積極性、目的性很高,特別享受尋找種子的快樂,初步達成了預期的目標,但植物園太大了,不同的行走路線會直接影響收獲的多寡,有的班級采集到的種子數量多、品種豐富,有的會比較少。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興之所至、走馬觀花式的秋游使得秋游的效益大打折扣。
發現這個問題后,教師們及時針對問題進行了調整,不僅開始關注秋游地點的規劃,還開始關注組織過程中路線的規劃。大家決定委派年級組長在正式秋游之前先到植物園踩點,詳細了解不同路線上種子的分布狀況并作研究,教師們則根據班級幼兒前期的興趣和經驗選擇適宜的行走路線,以期達成課程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個班級在欣賞了故事《騎白馬的蒼耳》后,孩子們對蒼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這個班的教師特意選擇帶孩子們走進了一片雜草叢生的地段。孩子們驚喜地發現,褲子上粘上了許多像米粒一樣大小的小種子,雖然它們不是蒼耳,但都長有跟蒼耳一樣的小倒刺,都跟蒼耳一樣喜歡粘在人和動物的身上“旅行”,增加了孩子們對蒼耳類種子采用人畜傳播方式的體驗與經驗。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