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勞動育人”的田園土壤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22 17:23:24

■熱點觀察 新時代學校弘揚勞動精神③
日前,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此,“熱點觀察”欄目特邀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校長,探討與分享勞動教育方法和途徑。本期聚焦農村學校如何開展勞動教育。——編者
當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弘揚勞動精神”時,作為一名教育人,反觀學校勞動教育:學生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技能弱化,勞動習慣尚未養成,現狀不容樂觀。有人認為,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城市學校。其實,農村孩子不識農作物,不具備基本勞動技能,也早已是普遍現象。
農村學校勞動教育的薄弱,讓作為中心學校校長的我,深感憂慮。勞動文化是鄉土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尤其是我國千百年來的農耕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有其傳承價值。
為此,借助農村的地緣優勢,我與中心校下屬的黃崗小學,歷經一年時間,且行且探索,自主開發田園課程,加強勞動教育,如今已初見成效。
開發田園課程,拉近與鄉土距離
曾經的農村孩子,因自小耳濡目染,對土地、對勞動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正如南宋詩人范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中所描繪的那樣:“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其中勞動場景,野趣盎然。
學生不愛勞動的原因,追根溯源,一是當前農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感情越來越淡薄。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解放了大批勞動力,農民本身勞動的機會變少了,學生參與勞動更是無從談起。二是家長對一般體力勞動(當前學校勞動教育的起點)的蔑視,只關心學生學習成績,而將勞動視作懲罰:不好好學習就去地里勞動。這讓學生從小就有了“勞動不光榮”的觀念。三是娛樂設施如手機、電腦分散了學生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即使有時間,也不參與勞動,而是封閉在狹小的空間內,留守兒童尤其深受其害。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我與黃崗小學全體教師開始進行探索。以鄉土資源為依托,學校開發了自己的田園課程,豐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通過親自參與的形式,進行勞動實踐活動,有效銜接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
田園課程包括兩大體系: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生態課程,具體包括“田園種植”“田園泥巴”“麥稈及玉米皮編織”等課程;二是在原生態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課程,具體包括:“田園數學”“田園美術”等跨學科課程、“幸福葫蘆娃”雕刻課程與“我們愛發明”“奇種妙植”創新課程等。
其中,原生態田園課程,旨在通過勞動實踐,為學生和鄉土建立直接聯系。除常規的瓜果蔬菜種植,激發學生勞動積極性外,學校還開設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泥巴課程。
黃崗小學所在的村落,有用黃河灘紅膠泥燒制陶器的傳統,學生雖愛玩泥巴,但對這一傳統相對陌生。于是,在“田園泥巴”課上,學校教師帶領學生到河谷親手挖泥,經歷晾干、翻曬、儲藏、水發、加絨、加沙、和泥、捏制等一系列工序,體驗勞動。學生們用這些紅膠泥捏制出數以千計的泥巴作品,有花鳥、人物、器物,十二生肖、魯西南風情等,一塊塊紅膠泥變成了千姿百態的藝術品。
拓展田園課程,消融各學科邊界
在實施田園課程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奇思妙想,促進了各個學科教學內容與田園課程的交融。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