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礎教育改革試點的幾點啟示(2)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雜志 文章作者:談松華 2016-05-30 11:57:05

追求優質均衡的制度設計
教育制度的設計必須尋求公平、質量和效益的統一。上海教育正在從滿足基本的公平和質量要求轉向提供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實現的路徑是制度供給的多樣化。由于學生稟賦、潛能和興趣志向等方面的差異,必然要求教育要提供適合不同學生需求的學校教育制度。
多樣化首先反映在公辦學校上,不同學校可以辦出不同的特色。比如,有的學校探索國際化,有的高中在與大學的銜接上有非常突出的經驗……不同的公辦學校都在探索自己辦學的特色。民辦學校,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尤其是初中,發揮了滿足老百姓選擇性需求的作用。在上世紀90年代末,公辦學校改制的時候,上海一批公辦初中選擇轉為民辦的比較多,這樣就有了一批比較好的民辦初中,與此同時上海加強了公辦初中建設,兩個措施下來,緩解了公辦學校擇校的矛盾,較好地實現了辦學多樣化。
2011年上海啟動了“新優質學校”推進項目,集中推出一批“不挑選生源,不集聚資源,不爭搶排名”的普通公辦學校,以“教好每一位學生、成就每一位教師、辦好每一所學校”為追求目標,引導學校走向新優質,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學校辦出了特色和品牌,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同。這樣的學校目前已經超過了百所,推進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樣,在上海形成了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多樣化的學校教育制度供給,為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提供了保證。
管辦評分離的政府治理新體系
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管辦評分離即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專業機構評估是改革過于集權的管理體制、探索現代治理體系的新途徑。上海在探索管辦評分離的政府治理體系上起步較早,并且在綜合改革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其內容和形式。
上海市浦東新區是最早進行管辦評分離試驗的,通過建立學區性質的教育管理機構、鼓勵發展教育專業服務組織、嘗試政府委托管理和購買服務,轉變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共同治理的新型關系。例如,浦東新區政府委托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詢中心對兩所薄弱初中進行管理,并且讓第三方機構去評價管和辦的質量等。在探索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改革過程中,上海不僅鼓勵發展專業服務的民間組織,同時通過建立一些事業單位、專業機構,承擔政府原有的某些職能。例如,成立了上海市教育督導事務中心,這個事業單位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的領導與授權下進行專業督察和行政執法,既強化了監管職能,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育法規缺乏執行力的問題,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也很有探索價值。
尋求多方參與的改革機制
綜合改革強調系統設計、多方參與。教育改革不只是教育部門的職責,需要各政府職能部門的參與和協同。上海建立市級教育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統籌領導、規劃、協調,組織多部門、多界別、多層面共同負責和參與改革有關事宜。例如,在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就地入學問題上,建立了教育、財政、發改、公安、規劃、社保等多部門的協作機制,保障了符合條件的孩子的教育權益。教育改革不僅要改革政府管理方式,還需要通過讓社會機構、家庭、社區的加入,使教育的相關方都能參與到綜合改革這項事業中來。在上海的許多學校里都可以看到,互聯網企業直接跟學校合作,開發學校需要的產品,體現了多方參與,提高了效益。再比如,學校的家長委員會。以浦東新區為例,有些學校專門設立了家長委員會辦公室,定期與家長們協商辦學事宜,一些按照以往制度很難做成的事情,在家長委員會的框架下就能較好地解決。特別是家長中有不少專業人員、高技能人才、成功人士以及高學歷的全職媽媽,能夠吸引這樣的家長加入家長委員會,他們的熱心參與會帶來不同領域的專業信息,擴大了學校教育資源,對家校共同育人和學生的生涯教育等都很有意義。上海教育和社區的合作也很緊密,例如,學校體育設施與社區活動中心雙向開放,密切了學校與社區的聯系與合作,形成了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良性互動關系。
上海在教育綜合改革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希望能夠客觀、深入地總結其規律性的內核,從而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真正為中國教育改革提供有借鑒價值的經驗。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