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新語文:國學文化里的感動
來源:奧數網 2016-03-30 17:44:33

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也在告訴我們,一定要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東學堂語文的教學理念“新語文”,正是要幫助大家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對習以為常的現象多關注一些、多想一些,產生全新境界的理解和認識。為此,我們也特別開辟了“學點兒新語文”欄目,每期邀請不同的老師來發現生活中的知識點,引導我們懂得學以致用,幫助更多的學員和家長朋友們,回到生活中,“學點兒新語文”。
【匆匆那年,被我們遺失的感動】
在同學們日常的寫作中,經常會涉及到“家庭親情”類主題,老師們通過閱卷發現,有的同學似乎不善于觀察家長和自己的交往,提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就是:生病了瘦弱的媽媽背起自己在暴雨中奔向醫院,或者是發現平時不茍言笑的父親其實通過一些細微的舉動默默地關愛著自己。而我們如何反哺呢?也請同學們平時多觀察父母的舉動,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做出一些貼心的事情,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一點點進步。本次所講述的四個小故事便是這樣不經意卻感人的細節,現在讓我們來欣賞。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他是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后,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我們經常會說“先成人,再成才”。孝敬父母的人懷有一顆友善之心,對待世界的態度是真誠友好的,人生的價值觀一般都積極向上。這樣的人會保持著一顆進取的心,即使將來不會揚名立萬,也會是眾人欣賞的對象。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每日三省吾身呢?今天要比昨天多學會一點東西;要為家庭分擔一點責任;要為社會奉獻一份力量。這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回顧一天所為,你會覺得自己是幸福而充實的。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