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血戰揚州(百家姓名人故事)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0-07-20 16:42:10

順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四月,清軍攻到了離揚州城只有三十里的地方。正在抵擋左良玉進攻的史可法得到消息,心急如焚,連標兵都帶不及帶,只率領幾個仆從,騎上快馬,連夜趕回了揚州。史可法是個為人正直、做官廉潔的人。率兵打仗,他總是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士兵們沒吃飽他不肯先吃飯,士兵們沒有御寒的衣服他也決不先穿。所以,他的威信很高,福王政權建立以后,馬士英忌恨史可法的威望,便慫恿福王把他派到揚州督師。當時,多爾袞也想借助史可法的聲望平定江南,一再寫信勸他降清。史可法斷然拒絕,他在回信中說:"我已決心為國鞠躬盡瘁,對于你的招降,我是無論如何不能聽從的。"
這一次,史可法趕回揚州,馬上派人四處調兵。可是各鎮將領都擁兵觀望,拒不聽命。只有總兵劉肇基率領兩千人來到揚州救援。史可法見兵力太弱,無法迎擊清軍,就命令劉肇基將部隊開入城內,緊閉城門,準備守城。
史可法身披鎧甲,手持寶劍,親自和劉肇基在城墻上指揮,才百姓也都組織起來,青壯年男子登城站崗,老年人和婦女燒水煮飯,揚州城的軍民決心與敵人血戰一場。
清軍統帥多鐸很敬重史可法的為人,好幾次寫信勸他投降,史可法連信封也不打開,就扔到了一邊。多鐸見勸降沒用,就下令用大炮猛轟揚州城,城內軍民傷亡很大。
總兵劉肇基向史可法獻策說:"城內地高,城外地低,可以決開淮河,將水灌入敵軍陣地,不怕敵人不退。"史可法覺得這個法雖然可能制服敵軍,但是也會傷害老百姓,就說:"那樣辦,敵人未必能全軍覆沒,淮南一帶的百姓可要遭殃了,我怎么忍心呢?"
清軍加緊了攻勢,城中軍民盡管頑強抵抗,無奈力量懸殊,又孤立無援,史可法知道事情不會有轉機了,就下決心與揚州城共存亡。他寫信給母親和妻子,表示自己要以身殉國,又叮囑部將史德威說:"我死之后,請把我埋在太祖皇帝墓側。如果實在不行,就把我埋在揚州城外梅花嶺吧!"
到了第七天,城西北角"轟"地一聲,像地裂山崩一樣,城墻被炮火轟塌了。清軍從城墻缺口像潮水般涌進城里。將士們跟清軍短兵相接,在街巷里展開了肉搏戰。他們堅持到最后,沒有一個人投降。全部壯烈犧牲,劉肇基也在巷戰中被殺。史可法被清軍俘獲了。
清兵抓到史可法,不敢怠慢,馬上把他擁上城樓,去見多鐸。多鐸一見是史可法,就快步上前行禮,很客氣地說:"我再三拜請,都被先生叱回。今天先生對舊朝忠義已盡,就請替我大清收拾江南,不愁沒有厚報。"史可法聲色俱厲地說:"我是大明朝的重臣,豈能茍且偷生,作萬世罪人!頭可斷!身不可屈!"多鐸把臉一沉,說:"既是忠臣,本帥就滿足你的心愿吧!"史可法微微一笑,說:"即使碎尸萬段,我也甘心情愿。只有一件事相求,揚州城的百姓,請千萬不要殺害。"說罷,他昂首下城,從容就義了。
多鐸沒有聽史可法的話,對城中百姓進行了瘋狂的屠殺,十天之內,就殺死了八十萬人。城內尸積如山,血流成河,昔日繁華的揚州城幾乎變成一座死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揚州十日。"
史可法死后,福王政權失去了唯一一個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從此,各路兵馬或降清,或擁兵觀望,或撤軍南逃。清軍勢如破竹,長驅直下,很快逼近了南京城。
福王下令把所有的城門都緊緊關上,然后招來梨園子弟,同他們肩并肩地坐在一起,飲酒唱戲取樂,一直鬧到深夜。到了二更時分,福王一揮手,遣散了梨園子弟,獨自帶著十幾個貼身太監,從南京通濟門逃走了。馬士英趁火打劫,指使他的兒子搶了老百姓許多財物,也逃之夭夭。第二天,清軍開到了南京城下,大臣趙之龍、錢謙益等人跪地獻城,清軍順利地占領了南京,福王逃出不遠,被清軍抓。获R士英也投降了清朝。他們兩個人后來都被殺死。維持不到一年的福王政權滅亡了。
在這以后,南方各地又出現了江浙地區的魯王政權、福建地區的唐王政權、云貴地區的桂王政權等。歷史上把這些政權(包括福王政權)統稱為"南明"。南明在漢族人民中有一定的號召力,但是都抵擋不住清軍,不久都相繼滅亡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