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切入 無痕滲透——德育教育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
來源:網絡 2009-09-02 14:33:25

摘要:文章系統概括了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無痕滲透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以詳實的事例論證了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包括情感、習慣、策略、意識和價值觀在內的五個自然切入點,從而順利實施德育無痕滲透和有目的培養,使孩子在學習外語的同時收獲人生成長的非智力因素。
關鍵詞:德育教育;無痕滲透;學習情感;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學習意識;人生觀價值觀。
Abstract: The article generalize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imperceptible moral culture education in school English. It also introduces five appropriate points of how to permeating moral culture through usu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y are the learning emotion, habit, strategy, consciousnes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social. Through these the purpose of giving the students intelligence factor harvest as well as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can be realized naturally.
Key phrase: Moral culture education; Imperceptible education; Study emotion; Study habit; Study strategy; Study consciousnes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social.
《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各學科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的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對他們品格因素的引導和滲透教育。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品格、意志、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英語教學如果能注意挖掘和開發課堂中德育教育的因素,尋求恰當的切入點,將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那不僅能直接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技能,而且對學生人的未來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實施的切入點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教師首先應具備較強的親和力,走近學生與他們和諧相處,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同時自身要熱愛英語教育事業,以蓬勃的朝氣和熱情感染學生的學習情趣。教師更要努力創設趣味化、活動化的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喜愛課堂并能積極投身于英語學習和自主發展中。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國現當代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對于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發展等都具有特別的作用。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他們的英語終身學習有益,而且還在客觀程度上影響著其綜合品格的發展,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聽、說、讀、寫、交際應用等各方面。
教師可以結合校園廣播系統在固定時段內向學生進行英語廣播,課堂中注意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向學生呈現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在解題的過程中點撥學生掌握聽音、辨音和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課堂內外的交流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聲音響亮,語音清晰流暢,語調和諧自然,同時注意加強對學生拼讀單詞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于寫的習慣而言,教師首先應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板書和作業批改,給學生提供書寫的榜樣示范。交際應用習慣的培養可以通過課堂教學中的情境活動和學校整體的語言交際氛圍熏陶來影響,使學生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熟悉的情境,并且有語言交際的欲望和能力。
三、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策略。
學生學習英語不僅需要良好的習慣,更需要科學的學習策略,這樣才能實現自身完善和自主學習。
單詞學習中,學生通過對語音知識、拼讀規律的歸納,舉一反三,可以增強自學、記憶單詞的能力。如:學習了“all”之后, 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學“ball, tall, small”等相關單詞,既鍛煉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又為單詞的拼寫記憶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學習策略。
教育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策略的最主要途徑,教師制訂某項活動的規則,學生則要結合自身的知識和技能等綜合能力,參與活動并獲取成功。其中合作競賽就是最典型的事例,小學生的競爭意識比較強烈,尤其體現在團隊精神上。教師可以組織男女生或小組間進行競賽,練習或復習英語知識。如在“What time is it?”的學習過程中我設置了分組挑戰賽的方法:A組利用鐘表撥出時間,從B組成員中點名回答,每人只有一次機會,開始時雙方都以實力強的選手挑戰對方的弱勢選手,由于學生的反應能力所限,結果總是只有問句,而沒有答語,比賽推進的毫無意義。這時老師及時加以啟發,引導他們借鑒《田忌賽馬》的策略,讓組內的弱勢選手做挑戰選手主動出擊,由此競賽的展開就有意義多了,學生還從中領悟到決策意識。競賽中教師不但要引領學生達到學習目的,而且還應客觀地調整參賽雙方的競賽心態,引導其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競賽的組織形式有很多,關鍵在于教師的點撥和引申,有深度的課堂活動不能光限于形式和知識層面,而應挖掘活動的深層內涵,讓學生獲得智力和非智力的雙重收獲。
四、培養學生完善的學習意識。
學生的學習意識是由多重因素組成的,其中文化意識、自身發展意識和合作意識顯得尤為突出。文化意識是個多棱體,其培養途徑有很多:教師可以借助詞匯教學、語言習慣、節日習俗、風土人情等向學生進行英語語言文化滲透,使學生具備相關的文化意識,這樣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力,使交際交流更自然。教師可以結合數字教學引導學生了解西方國家數字禁忌;結合顏色教學了解西方國家姓氏文化;結合Good morning. (早上好)How are you?(你身體好嗎?)Thank you(謝謝你)Sorry(對不起)等表示問候、禮貌的日常用語的教學和使用促使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在復活節、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等一些典型性的西方節日里組織文化游藝活動,有針對性地讓學生了解各國節日風情和文化習俗。
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可以通過評價的途徑來培養,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并在自評與他評的分析比較中意識自己存在的問題,能夠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實現自身發展。合作意識的培養不僅關系到目前學生的學習狀況,還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在小組學習競賽中一個人必須與他人團結協作,具備群體意識,才能實現自身價值,學生一旦形成和具備了這種合作意識,對其未來的事業、人生發展都會有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
五、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僅僅靠說教,教師只能以某些過程或知識點為依托展開潛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即利用活動對人進行教育引導,實現教育無痕滲透、無痕育人的功能。如: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教師就應讓學生明確英語學習對自身和社會、國家未來發展的意義;教師應滿懷豪情地教學“China”和“Chinese”,“We love our motherland.”等詞匯或句型;在學習職業詞類時,教師應側重關注“farmer/ worker”等詞匯的落實,注意采取課堂機智讓學生喜愛應用這些不受人“歡迎”的職業詞匯。同時還要讓學生在具備文化意識的同時,學會分析比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客觀公正地看世界,定準自己未來的人生奮斗目標。
“潤物細無聲”應該是德育教育在學科滲透中的最佳描述,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本身就帶有極大的文化差異和外域特征,學生要學好語言必然要受相應的文化因素的影響,要在這種前提下進行德育教育并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如果教師具備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機,發揮教育機智,合理開發教學資源,在組織活動中進行無痕滲透和有目的培養,就可以使孩子在學習外語的同時收獲人生成長的非智力因素。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