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
來源:網絡 2009-09-02 14:00:00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于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癥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癥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為禮物送給自己鐘愛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戀人急著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愿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癥,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能是具有妄想型人格,在賭場上狂賭,經常妄想能一次贏幾千法郎,極度嫉妒妻子與別的男人交往。具有變態心理的天才還有很多,法國的盧梭承認自己是心理變態的人,哲學家尼采最后精神失常,司湯達有“窺陰癖”變態心理,赫德爾•卡夫卡患有精神分裂癥,歌德,夏目漱石患有躁郁癥,作家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畫家高更,蒙克都有嚴重的精神障礙。這充分說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 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賈林祥等用心理癥狀量表(SCL-90)在陜西省調查了358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說明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一份上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調查的報告中提出,中小學教師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占48%,其中12%有明顯癥狀,2%有嚴重心理問題。錦州鐵路六中1999年組織68名教師對心理素質進行了自我檢測,結果為:心理問題較重的占4.4%;有一定心理問題的占42.6%;心理健康的占53%。這幾個調查都互相印證了教師群體中確實存在著不少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教師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現有:
一、 職業適應性方面:
對所從事的工作不喜歡,缺少職業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教師工作,經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缺乏進取心和責任感。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缺乏長遠打算,得過且過。
二、認識方面:
由各種認知偏差造成的態度偏差:主要表現在六方面:
1、知覺偏差:主要表現為主觀武斷,偏聽偏信。
2、理解誤差:誤解學生或同事的言論行為
3、社會認知偏差: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常常不由自主地受一些心理效應左右,產生社會認知的偏差。這些心理效應主要有: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對他人所獲得的第一印象比較不易改變的偏見)、近因效應(最后給人留下的印象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的認知偏差)、暈輪效應(又稱以點概面效應,對人的某種突出印象有彌散擴大而掩蓋其它品質或特征的認知偏差)、刻板印象(對某一類事物或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看法所引起的認知偏見)。如果教師不自覺地控制和糾正自己的這些認知偏差,就會影響師生關系,影響教師的心理和教育行為。
4、思維方式不正確。工作生活上比較的方式不正確,生活上向高標準看齊,工作上向低標準看齊。這種比較方式使一些教師在工作上得過且過,盲目樂觀,不求進取,而在生活上怨天尤人,欲壑難填,牢騷滿腹,“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
5、對學生提出不合理的教育目標
6、拒絕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嘗試解決新問題
三、情感方面:
1、 情緒調節自控能力不強,將個人在社會、家庭感情方面的失意煩惱帶入學校,錯把學生當作自己發泄情緒的對象。
2、 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主要表現為性情急躁,反應過敏,容易沖動,不善于控制。
3、教育熱情不高
4、冷漠、與學生感情交流少
四、人際關系方面:
1、人際適應能力不高、師生關系緊張、對抗。有的教師與周圍的人經常發生矛盾沖突,對領導不能理解和支持,對同事不能和睦相處、協作共事,對學生不能關心愛護、尊重、同情、理解,人際關系比較緊張。師生關系有三種類型:相容,淡漠,對抗。相容型的特點是師生之間相互了解和理解,情感親密深厚,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教師,彼此心心相印,行動一致,配合默契。淡漠型的特點是師生之間很不了解,缺乏情感基礎,既無所謂愛,也無所謂恨,有一定的心理距離,彼此很少接觸,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對抗型的特點是師生之間彼此產生了消極的認識,從而導致不滿、敵對情緒的滋長和行為上的對抗,后二者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的教師不熱愛工作和學生,對學生漠不關心, 缺乏同情心,很少進行師生交流,形成淡漠的師生關系;有的教師對學生態度粗暴,諷刺挖苦打罵學生,造成緊張對抗的師生關系。
2、不尊重學生。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美國著名作家愛墨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心是人性的頂峰,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形象地指出,對它“要小心得像對待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但是有的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人格,打罵、侮辱、體罰學生,對學生進行心理施暴,嚴重損害學生心理健康。有的教師不尊重學生的個性,采用簡單劃一的方法教育學生,扼殺學生的個性。有的教師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當眾批評學生,看不起學生,用鄙視的態度對待學生。
3、厭惡后進生,不能接納每一位學生。對后進生關心、愛護、信任和耐心不夠,導致學生厭學,自卑,逆反,焦慮,冷漠。下面請看一位后進生的自述:[2]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員,經受著同其他差生一樣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當差生,我也曾努力過,刻苦過,但最后卻被一盆盆冷水澆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語考試來說吧,我學英語覺得比上青天還難,每次考試不是個位數就是十幾分,一次老師罵我是蠢豬,我一生氣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也記不清了。好在功夫不負苦心人,期未預考時,真的拿了個英語全班第一名。當時我心里的高興勁兒就別提了,心想這次老師一定會表揚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師一進教室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我:你這次考這么好,不是抄來的吧?聽了這話,我一下子從頭涼到腳,心里感到一陣刺痛,那種心情真是比死還難受一百倍。難道我們差生就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嗎?!
4、用放任自流或專制獨斷方式管理班級 教師管理班級的方式有三種:專制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專制型的特點是權力高度集中,班主任諸事躬親,凡事都須經班主任點頭,班主任的決定學生和學生班干部必須執行,不得打折扣。造成學生的被動和依賴,壓抑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學習動機低,情緒低,學習忽冷忽熱,教師在場監督好些,不在場時則停止學習,學生對教師表現為馴服行為,但對其他同學則具有較大的侵犯行為。放任型的特點是班主任對班級管理不負責任,組織渙散,學生各自為政,自行其是,班級活動不能協調一致,集體作用不能發揮,甚至紀律渙散,局面難以控制,學生各方面表現均較差。民主型的特點是大權獨攬,小權分散,實行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班主任起協調、指導、干預作用,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主動性和積極性,密切師生關系,加強班級凝聚力,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最大的興趣,自覺性高,即使教師不在場,學生也主動學習,學習效率也高。民主型是最好的管理方式,而放任與專制都是不良的班級管理方式。
五、性格方面:
1、對小事斤斤計較、不夠開朗、豁達、虛懷若谷。
2、挫折耐受力不高。教師由于來自外部生活條件、家庭不辛、親人去世、工作環境、人際關系、發展機遇,內部的身體健康,心理失調和心理失衡、目標過高多種原因,往往產生心理挫折感,挫折感就是因為各種干擾和影響而使目標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所產生的消極的情緒體驗。心理挫折對一個人來說既可能有消極的影響,也可能有積極的作用。看人們如何對待它。挫折可以使人產生消極情緒,若抗挫折能力低,不能正確對待它,心理脆弱,就會被它壓倒,退縮,產生心理障礙。若能正確對待它,增強自己對消極情緒的控制力,鍛煉頑強的毅力,自制力,吃苦耐勞精神,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的古訓鞭策自己,那么,逆境會是一所最好的大學,是到達真理的一條道路。有些教師缺乏意志的磨練,心理脆弱,對挫折沒有正確的認知,因而在挫折面前退縮,萎靡不振。
3、堅持性不強、易動搖、做事虎頭蛇尾
4、對學生不真誠、坦率,而是虛偽、言行不一、施詭計、裝腔作勢
5、看待人和事物主觀臆斷,惟我獨尊,自我中心。缺乏民主精神,不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容不得不同觀點和行為并存。
6、對學生對同事有偏見、猜疑、有忌妒心
7、缺乏首創精神,因循守舊
8、不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不嚴以律己、為人師表;
8、責任感、義務感、事業心不強,
9、體罰學生,諷刺挖苦、侮辱學生人格、傷害學生自尊心。錦州鐵路六中對此進行過調查,結果學生認為師生關系不夠融洽和不融洽的占42.6%;認為教師對學生不夠尊重和不尊重的占23.6%;對師生關系現狀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占47.6%;心中有煩惱對老師不講的占76.2%;有過被諷刺、挖苦經歷的占21.9%。
10、以“哥們義氣“管理班級
哥們義氣是指師生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拉幫結派,思想落后,違反校規校紀,損壞公物,損人利己。有的教師竟然用“哥們義氣”管理班級,使班風不正,正義得不到申張, 歪風邪氣占上風。
11、小團體主義,圖慕虛榮 對學校的規定陽奉陰違,弄虛作假,為了班級的利益而不惜損害學校大局的利益,欺上瞞下,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虛假的班級榮譽。
12、對待學生不公平:對待好學生和后進生有天壤之別:好學生擔任班級干部,后進生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好學生經常看到的是老師的笑臉,后進生總是看到老師的冷臉;好學生總是得到老師的鼓勵,后進生總是挨老師批評;好學生犯錯誤時能得到原諒,后進生不犯錯誤還時常為別的同學背上黑鍋。
六、各種神經癥的表現:
少數教師有各種神經癥的表現,如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疑病癥、和更年期綜合癥等癥狀。
焦慮癥是指帶有不愉快情緒色調的,對危險、威脅和需要特別努力但又無能為力的非常苦惱的心理癥狀。焦慮癥患者,經常會有心跳,出汗,尿頻,胃痛,易疲勞,緊張,不易入睡等癥狀,往往容易激怒,容忍性差,難以集中注意,沒有特別原因地產生恐慌心理,人際關系緊張。
強迫癥是指在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的和被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的存在。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與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是指有一種不自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反復縈繞于腦際,揮之不去。例如總是數數,數路旁的電線桿,反復想著離家時家門鎖好了沒有。強迫行為則是指不自主地反復做某個動作,盡管也想中止,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如反復洗手,離家時反復回去鎖門,反復嗅聞自己的手、仿佛有臟東西在手上,反復做各種無實際意義的古怪的動作。
疑病癥是一種先入為主的感到自己具有嚴重疾病的征兆的心理癥狀。患者盡管身體完全健康,但總感到自己將要患癌癥,心臟病,或其它特殊的疾病,他們每個人都有漂移不定的刺痛,或心跳,或頭痛,或抽筋,這些都被他們看成是大病的前兆,為自己將生大病而恐慌不安。
抑郁癥是以情緒低沉、憂郁、沮喪焦慮和自責自罪為主要表現的心理癥狀。我國有關部門作過調查,隨機抽取兩個工廠的550名工人進行調查,可能有抑郁癥狀者為22%,抑郁癥患者15%,有嚴重抑郁癥者為7%。抑郁癥患者長久地陷入愁苦之中,無法自拔,他們有很低的自我評價,常常自我譴責,持悲觀主義態度,做事被動,有巨大的惰性,常表現為行為退縮,有受挫感,喪失感,伴隨著煩躁、緊張、大量出汗、心跳等癥狀,嚴重者或超量飲食和睡眠,或整日不思茶飯,沉默寡言,或有自殺念頭。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