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創新的理念轉化后進生
來源:網絡 2009-09-02 09:18:34

內容摘要:后進生轉化問題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以教育創新的理念認識后進生問題,以教育創新的方法解決后進生問題。
關鍵詞:教育創新理念 認識 解決 后進生問題
江澤民同志在接見兩院院士時精辟地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這充分體現了江總書記對于科學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同時也給我們中小學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正確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方向。后進生問題是一個長期困擾我們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問題,也是我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教育創新的嚴峻挑戰,我們無法回避,必須以教育創新的理念來解決后進生問題。
一、以教育創新的理念看待后進生現象
提起后進生,每個老師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出幾個耳熟能詳的學生名單,然后從各個側面剖析其在課堂上的種種行為和表現,以及給教師留下的“深刻”印象,總是讓人難以忘懷。至于后進生的學習成績,更是令人羞于啟齒,難見天日,讓人啼笑皆非。作為教師,我們都曾有過相同的感受,有時真恨不得把那些影響我們班級教學成績和教學質量的“害群之馬”統統鏟除干凈。但是,認真思考一下,后進生問題還是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途徑,從產生后進生的根源入手,以創新的理念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優秀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先鋒猛將,后進生同樣也是一筆珍貴的教學資源。
先進與后進,本來是一對相互矛盾、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孿生姐妹。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這就是說,在同樣的班級,同樣的教室,同樣的老師教育下,學生之間課堂學習效果與考試成績存在差異是很正常的,有部分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知識速度快而比較全面,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強而優秀,而另外部分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知識速度較慢而不夠全面,在處理疑難問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缺陷。
面對這種差異,我們該怎樣認識?如果我們只重視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那么成績中等與落后的學生就自然成為我們思想理念中后進的學生,長期教育影響的結果必將導致學生中的兩極分化與結構斷層現象。一方面,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由于得到自我心理需求的不斷滿足與教師多次正面的鼓勵與支持,學習成績穩定并有所提高;另一方面 ,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由于自我心理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加上教師的不當鞭策之言,心理壓力不斷增大,有的甚至轉化成逆反心理,直接影響著他們學習成績的進步與提高,逐漸成為了“差生”,失去上進的信心和勇氣。這樣,先進與后進在我們教學觀念中的差別最終導致了優秀生與后進生的對立和后進生問題。這是我們不愿看到的結局。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正確面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把成績落后的學生也一視同仁,多從正面鼓勵他們,發現后進生的長處和優點,盡可能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后進生也能夠體會到教師關懷的溫暖,結合合理的學習方法指導,后進生一定會取得明顯的進步和提高。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后進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情況,從后進學生課堂主動性與積極性的發揮狀態,得到我們教育教學中比較全面的反饋信息,從而調整和完善我們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改進教學手段與措施,提高我們的教育實效性。從教育創新的角度來思考,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與社會需求,培養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健全個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具有生機與活力、富有創造性的課堂教學主體,重視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心理狀態與知識能力結構變化,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措施,實現教育的創新與突破性發展。因此,后進生轉化問題的解決情況,可以衡量我們教育教學創新實踐的成功與否,也是我們真正全面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佳標準,從這個意義說,后進生正是我們廣大教師教學經驗積累與歷練的珍貴教學資源。
其次,轉化后進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教育必須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后進生問題的客觀存在,說明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需要改進和完善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問題,或者教育體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解決后進生問題實質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應用,也是提高學生基本素質以適應其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在社會上許多人的觀念中,只有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是人們普遍認可的人才,需要得到老師特別的鼓勵和關心,那些成績一般甚至落后的學生往往是教育教學中比較頭疼的問題,很難引起老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與教育關愛。這種社會現象是一種畸形的人才觀念,是“教育即淘汰”不良風氣形成的主要根源,也是腐蝕和影響教育健康發展的嚴重障礙。我們必須樹立創新的人才觀念,把每一個教育對象都看成具有遠大發展前途與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潛在人才,培養他們的基本素質與自我發展能力是我們重要的歷史使命。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后進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主動精神,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讓他們自覺成為會做人、會求知、會辦事、會健體、會審美、會創造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和建設者。
二、以教育創新的理念轉化后進生
解決后進生問題必須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調查和分析。
第一、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用正常的心態看待后進生。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有關教育法規,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樹立教育創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諧、健康、穩定的師生關系。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際關系最基本的原則。教師只有樹立創新教育理念,科學認識和了解后進學生,尊重后進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使后進生深刻體會到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發自內心的關懷與愛護,都是為了能夠使學生不斷取得進步,不斷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與綜合素養,不斷增強學生的個體發展水平和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能力。
第二、要放下師長的架子,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之間的交往常常是單向的知識與信息的傳遞,尤其在課堂教學中更是如此。這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職責所在,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利于學生較為系統、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識積累,進而形成學生穩定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框架。但是這種師生關系模式在教學之余以及師生交流中卻不太適用。因為每個學生作為一個教學主體,有其自身的思維特點和主體發展過程,必然對其行為產生潛在的思想影響。作為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的發展歷程中各個時期都深刻了解,對學生思維特點的形成和影響也就難以完全地把握。在課堂上老師的教學風格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也往往是表層的,難以形成持久的影響力,同時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一般不會主動向老師交流其發展歷程中的心理感受,自然形成了師生雖有思想文化交流形式而無深層次影響和感染的結果。為此,教師課堂教學之余,應積極主動與學生交談和探討學習中的心得體會以及學生個人成長過程中的諸多認識問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及時幫助學生克服成長過程中的錯誤認識和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個性和創造性的思維品質。
第三、要及時總結后進生轉化中的階段性成果,理性引導并激勵后進生的進步與提高。后進生轉化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長期的、艱辛的、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的動態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性的、分階段性地總結和分析轉化過程中出現的成績和不足,并進行相應的改進與調整。對于后進學生來說,由于長期遭受到輕視和壓抑,缺乏自信心和主體的自豪感,特別需要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肯定、支持和鼓勵,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鍛煉之后,老師應當及時地發現他們身上的細微變化,并對他們取得的成績和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滿足后進學生的主體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欲望。這種階段性肯定的姿態,可以起到充電的作用,使學生能夠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促進他們自信心的樹立,增強他們的主體自豪感,激勵他們再接再厲,取得更大的成功與進步。在充分肯定后進學生取得進步的同時,針對學生自身尚存的不良習慣,要進行適時的提醒,使他們既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可喜變化,又能夠感覺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潛力,自覺地加以改正。
第四、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與合理競爭。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難題,學生之間通過共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個體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共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主體的團結協作意識,并對其人生發展過程中的合作精神的培養和提高具有深刻的影響。這種合作精神正是創造性人格必備的要素。另一方面 ,學生之間的合理競爭更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大批量的優秀人才,只有那些具有豐富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具有高尚品德和勇往直前奮斗精神的優秀人才隊伍才能創造出更加卓越的價值。鄧小平同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明確指出了這一點。優秀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鍛煉必然來自競爭。學校教育中學生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環節,也是學校自身爭先創優、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基礎。但是,學校教育中學生的競爭畢竟不能等同于社會經濟領域的競爭,也沒有必要那么激烈和殘酷,重在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因為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個體的健全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是以培養學生主體的主動精神及智能的開發為根本出發點的,而不是單純的以培養少數尖子為最終目的淘汰絕大多數的“精英教育”。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學生之間競爭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生個體的創造性發展與學生整體協同進步的有序化合理競爭。
第五、要充分發揮優秀學生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決不能以犧牲優秀生為代價。
優秀學生成績的取得往往需要經歷一個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學習歷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摸索出了比較適合自身學習特點的相對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加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促使他們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當成一種樂趣、一種需要,成為自覺的學習主體。優秀生學習成績的取得令大多數學生敬佩和尊重,許多學生向他們而不是老師請教學習成功的秘訣,因為師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總是沒有同學之間相對的融洽與和諧。因此,鼓勵和邀請班級中的優秀學生參與后進生轉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是取得后進生轉化成功與否的重要參數。
另一方面,優秀學生對后進生轉化工作的參與必須顧及自身的發展與提高,不能以犧牲自我為代價。我們可以曾經看到這樣的情況,某某同學原來是班里的學習尖子,是同學們的學習楷模,而且能夠積極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但是當他參與了后進生轉化工作以后,由于自己的學習計劃被打亂,學習時間和精力難以得到可靠的保證,上課時難以集中精力投入新課程的學習,最終導致學習成績的滑坡。這種情況的出現給我們深刻的警示,在轉化后進生過程中,如果有優秀學生參與,一定要進行科學的方法指導,作好他們學習計劃的周密安排,避免優秀生學習成績的滑坡,讓優秀學生的適度參與產生最大的積極效果。
三、用教育創新的方法轉化后進生
轉化后進生,要看到后進生的閃光點,但決不意味著對后進生的缺點和陋習姑息和縱容。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對部分學生提出特殊要求和鼓勵措施是絕大多數老師首先考慮的問題,一般都會提出各種促進后進生發展的主體計劃方案,但往往忽視對后進生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原則性錯誤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糾正,這也是后進生改造難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后進生,其本身一定存在較多的缺點和不良習慣,這是毋庸質疑的,這些缺點和不良習慣的改正正是我們改造后進學生的重要內容。發現后進學生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確實是我們解決后進生問題、促進其跳躍式進步和潛移默化教育發展的基本手段,這在轉化過程中會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在實踐過程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因為這樣做,可以激勵后進學生重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努力發展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看到自身融入班集體的希望和前景 ,形成自覺主動的上進需求和求知欲望,進而促進后進學生個體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內在發展與提高。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外在因素的影響。后進生形成過程中,其自身的缺點和不良習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自我約束意識和自控能力的欠缺正是導致其落伍后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僅僅依靠老師的單方面鼓勵與學生的自我約束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認識到后進生轉化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同時建立班集體的監督機制,時刻注意在轉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從主觀上理解和尊重后進學生的獨立人格主體,從行動上要注意加強對后進生的指導和嚴格要求,防止出現那種老師成為后進生為所欲為的“保護傘”,導致后進生轉化的徹底失敗。
總之,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以創新的理念解決后進生問題,既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促進其自我轉化內因的形成,而且要認識到后進生轉化的長期性、艱巨性、挑戰性,加強對后進學生的指導和嚴格要求,保證轉化工作的順利完成。
主要參考文獻:
1、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開明出版社出版,1999年。
2、劉興福、岳庭耀主編《中小學德育問答》,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1990年。
3、章志光主編《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