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疏導-養成教育的重要環節
來源:網絡 2009-09-01 15:44:32

問題的提出:
⒈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工程,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養成教育過程必定伴隨系列思想活動,而思想活動的過程又以一定的心理活動為基礎。心理學認為: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因此,在養成教育過程中加強思想調控是必要的。
⒉人是自然的產物,學生生活在七彩社會環境中,各類家庭成的員不同職業、不同素質給學生的影響自然不同。學生的思想無不打上生活的烙印。特別是在當今獨生子女眾多的條件下,學校教育要達到統一要求,只靠單純的強制命令,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真正使學生達到思想認識上的較高水平,教師的思想疏導應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⒊從小學過渡到中學,學生除了在學習環境、方法有諸多不適應以外,思想上的不適應更顯突出。因為這一時期恰是從少年過渡到青年的重要時期。心理上,學生從過去的依賴師長逐步過渡到崇拜同齡人中的“英雄”。很顯然,抓住思想疏導,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能使學生順利完成過渡,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也為高中時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打下基礎。養成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以下談談自己在養成教育中實施思想疏導工作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班會是思想疏導的基地。
“認識過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調控”。只有學生明確“規范”,懂得“規范”的意義,才能在行為中給予落實,養成教育才得以順利開展。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從不輕視班會的作用。
每年九月,配合學校的“規范教育月”活動。我都利用班會時間認真組織學生學習,并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初一入學,對學生進行“學習導行”教育。指導學生按“規范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對初三學生實施“自覺規范就是守法”的教育。我設計的《規范與法 大家談》主題班會得到來校聽會者的一致好評,并在全校班主任工作會上給予推廣。可見,班會為養成教育起到了正面引導的重要作用。
偶發事件中對學生進行適時的疏導教育效果明顯。在班會教育的基礎上,注意觀察學生平時行為中的細節問題給與時,引導或抓住偶發事件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教育,效果更佳。
我在教室的暖氣片下發現了一個支解的鉛筆盒,兩分現場查后方知:A生用自己的鉛筆盒與B生換了一元錢去吃早點,而B生并不想要它,就隨手放到椅子下。好動的幾位男生便見機過了把“足球癮”,傾頃刻之間鉛筆盒一命嗚呼。我沉默了片刻,用平靜的語調對全班說:事情的經過同學們都看到或聽到了,我想就這件事情給同學們五分鐘時間以思考,然后根據自己的認識,對此事及諸位參與者的言行,談談個人看法。由于平時教育的基礎,學生們便從珍惜自己父母勞動的血汗錢、愛惜自己的學習用具;尊重他人,不該損壞他人財務;做文明中學生,不該在教室打鬧;身邊發生了違紀事件,同學們應該予與制止,干部見此事也不制止是嚴重失職等諸多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對這些同學的發言給予肯定和表揚,并讓同學們將發言要點整理成文,出一次專欄,以示其它班級同學:做文明學生,應從小事做起。□□抓住學習、生活中的這些小事,及時的對學生進行思想疏導,使他們在具體事情上能明辨是非,以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
利用反面教員作用,進行思想偏差的矯正。近幾年由于擇校生的影響,重點校的學生參差不齊,而且初一新生中獨生子女已達到80%,而對獨生子女實施正確的家庭教育在我國還是一項空白。部分家長對市場競爭和就業與下崗等問題產生的思想波動和行為上的不良表現必定給學生帶來不健康影響。以今年新生為例,兩個學生因為小事發生口角,其中一位家長竟開車來校,對另一生大打出手、追罵不止,在學生中造成惡劣影響。“老實人吃虧”、“拳頭硬者英雄”必然成為旁觀者仿效的對象。那么,“文明禮貌”“尊重他人”的教育就變成“無用的戒規”。男生宿舍打人罵架成為家常便飯,以大欺小,以強欺弱不以為恥, 反以為榮。新生過渡期由常規下的兩個月,幾乎延長到一個學期而不 能納入正軌。這給落實規范的養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針對這些情況,我堅持進一步明確規范,對錯誤的言行矯正到位。請學校出面對該家長的錯誤行為給予批評,在年級范圍內檢查,并在全班范圍內開展討論:怎樣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使同學們從思想上達到共識:這位家長的行為是違法的,由于他不注意學習,在思想上,行為上沒有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才致使他做了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錯事。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恰是以青少年為最佳時期。而后,我又在家長會上加大表揚優秀學生和優秀宿舍的力度,利用典型引路。使同學們找到了建立文明、團結、互助、進取的同學關系的新路。
利用“周記”,使學生完成自我疏導。學生在行為上存在的問題,根源往往在思想上。喚起學生在思想上實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這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早就肯定過的觀點。為使養成教育由他控轉為自控,我采用了讓學生記“周記”的方法進行自我心理調控。具體方法是:
⒈提出要求:
⑴記錄自己的點滴進步和心理感受;
⑵記錄觀察到的同學中學習上、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并指出,能看到他人優點者進步必快);
⑶可以記錄心理上存在的障礙、以及需要老師幫助解決的問題;
⑷內用要求真實。
⒉我利用每周一、二天時間閱讀學生周記,掌握學生情況,分類處理,包括:批注,個別談話,表揚與批評,班會上推廣等等。并根據周記中反映的實際問題,提供典型素材在班會上宣講,以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和積極的情緒情感,效果十分明顯。
⒊利用周記效應,促使學生產生意志行動。我連續用近兩個月的班會時間分類朗讀學生周記,收到了比預想更好的效果。多次與同學發生矛盾的馬瑞宣寫道:“語言是與人交往的工具,好人應有好的語言。如同最好的馬要配給最好的騎士。罵人不能貶低別人而恰恰是貶低了自己。”又有許多同學寫道:“最近,我們宿舍里罵人現象沒有了,爭著打水,關心他人的多了。餐桌上的洗滌靈用完了,馬瑞宣搶先買了一瓶,事情雖小,但以往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今天我病了,有那么多同學過來問我,令我很感動。”“今天,政教處老師抽查衛生,夸我們教室整潔,笤帚拖布擺放整齊劃一。不禁使我想起了生活委員李錦,她每天早晨6:30到校,對工作特別負責任,真是一 個稱職的干部。可細想起來我曾因挨她的批評,在背后說她的壞話,真是 不應該。我應該學習她那種熱愛集體的精神,看人應該先看別人的優點。”“自習課上只有同學翻書寫字的聲音,就連一向不守紀律的周巖, 最近也踏實多了。”近來,又有不少同學寫道“最近,我細心的觀察了錢佳麗、王浩這些尖子生的學習情況,他們聽課是那么認真,自習課總有干不完的事,效率很高。我暗暗和她們比賽,可總是要慢半拍,看來,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幾天就能成功的。我一定要堅持下去。”由此看來,周記讓學生產生了意志行為。養成教育中的疏導工作取得了預期效果。雖然這項工作是艱苦漫長的,但我認為其效果也相應是持久的。
班風正,學風濃。在第二學期的期中考試中,我班成績明顯提高,尖子學生在年級顯露頭腳,整體水平大有提高。科任教老師反應我班許多學生聽課善于思考。班級學習和紀律納入良性循環軌道。心理學認為:“意志總與人的行動或活動聯系在一起,它對于行動的支配和調節作用表現在發動和制止兩個方面。發動表現為激勵和推動人們去從事和達到預定目的所需要的行動。而制止則表現為抑制和阻止與預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動。”我認為,養成教育的成功,恰恰在于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意志行為。當然,良好意志行為的持久,仍取決于思想認識和正確與否。
養成教育中思想疏導工作是艱巨的。
這不單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對此認識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源于我國公民思想認識的實際情況,有資料表明(《讀者》96.1期):“只有50%的中國人認為:教育孩子講究禮貌是重要的,這正好是世界的平均水平。似乎與中國久感自負的‘禮儀之邦’的美稱有點不相稱。因為許多國家的統計數字已超過60%以上。”“只有不到30%的中國人認為‘容忍和寬容別人’是重要的,但發展的市場經濟競爭似乎是中國人越來越愛發脾氣和斤斤計較。”“重視責任感的中國人很少,只有30%多一點,處在世界各國墊底的位置。這也許表明,經濟發展并未帶來相應道德觀念的進步。發展機會的獲得更多的靠智巧和計謀,而非受益于誠實和守信”……。多么可怕的數字統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真心希望這些數字是不準確的,同時我更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要使我所教育的這一代,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積極向上的行為習慣,要讓他們具有為了祖國的明天而發奮學習的責任感,我還需要做長期而艱苦的工作。當然,重要的問題是從教者對思想疏導工作的認識。因為提高學生思想認識上的水平,是當前抓好素質教育以及各項教育工作的前提。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