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無招勝有招
來源:網絡 2009-08-31 08:21:49

《班主任兵法》火了,火就火在它迎合了一些班主任“急功近利”管理班級的思想。
我們知道,在一個班集體中,幾十位有獨立思想、有一定抱負的青少年學生在一起,彼此之間肯定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件,這正是教育事件。教育事件的性質不是敵對而具破壞性的,也談不上是“人民內部的矛盾”,而是青少年學生思想、觀念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張揚與渲泄。這種教育事件不但“表白”了學生自己的生存狀態、思想發展的進程,也讓學生暴露了自己的優缺點,這正是教育的最好時機。
如果把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敵對面去看待,那我們的教育太“鼠目寸光”了。這必然引發我們對待教育的功利性思想,而無法顧及學生真正的素養提高。這就像《班主任兵法》“實踐篇”的例子一樣,雖然我們可以以成人的思維高度去應對思維發展還不很成熟的學生,但這種出發點的“敵意”昭然若揭。況且成年人對未成年人運用“兵法”,采取“敵我對峙”態勢,是否也失去了解決問題的公允性?
兵家“兵法”的最高境界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以無招勝有招”,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的工作不需要招數,只需要守住自己的責任心,“無招”而為。
班主任工作的“無招”不是不管理,不是“無作為”,而是抱定關愛學生、一切從學生利益出發的態度,來面對班級中發生的一切事件。這一切都不需要“技巧”,不需要“策略”,關愛學生就是最大的策略。
今天某某學生犯了一次錯誤,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兵法”去對付他,不管是“強大的心理攻勢”還是“釜底抽薪式的全勢壓境”,也許都能夠鎮住學生,甚至使學生“乖乖就犯”,可班主任獲得這樣的勝利就是教育的成功嗎?也許學生理解了“面對強勢時的弱勢要屈服”的道理,體驗了“好漢不吃眼前虧”的真理,然而正是這些“道理”與“真理”讓學生產生了自私自利的功利主義思想。
面對這樣的學生,班主任的“招式”敗在還未真正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學生認識到“真誠的良苦用心”。如果班主任能使每一個學生真正體會教育的用心、學校的用心、家長的用心、老師的用心、同學的用心,那頑石也會哭泣、鐵樹也會開花。
班主任的“無招”建立在真誠而平等的基礎上。如果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自認為如來佛,讓那些像孫猴子一樣的學生任有十八般武藝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這種居高臨下式的管理的確是需要“兵法”的。但如果班主任與學生是朋友、是導師,師生交往是兩顆平等的心靈在傾訴與互動,那么這不是招式的“招”,就會被學生理解為一種對自己的關愛,一種無私的奉獻。
在物質功利性主義急驟膨脹的今天,在學校教育中,師生間也充滿著理不清道不明的利益關系。班主任要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就需要從世俗的物質利益圈套中走出來,一塵不染地走進學生的心靈當中。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