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道——蘇伊士運河
來源:世界上下五千年 2009-06-21 09:41:12

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境內,北通地中海,南通紅海,是連接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線,每天有成億噸的貨物在這里通行,所以被稱為“國際航道”。
蘇伊士運河是在1869年開通的,在此之前,通行的船只必須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這樣就增加了5500—8000公里的航程。
那么,有沒有人在1869年之前就想過鑿通這條運河呢?當然有了。
早在4千年前古埃及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世紀初)的法老索斯特立斯的時候,就已經開鑿了一條運河,但運河的路線與今天不盡相同,它北段是利用尼羅河的支流,中段是一個大湖泊—苦湖(現在叫戈爾柯湖),埃及人只在南段開鑿了一段很短的運河,由克萊斯馬港(現在叫蘇伊士城)通入紅海。這條運河是蘇伊士運河最古老的先驅。
公元7世紀,腓基尼航海家首次環航非洲的一支船隊,就是從這里出發的。人們稱這條運河為“法老運河”。
7世紀以后,這條運河歷經滄桑。
7世紀上半期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為了把埃及的谷物運往麥加,曾挖浚疏通了這條被尼羅河泥沙掩埋的運河。到了8世紀,埃及出于軍事上的考慮,又下令把運河堵塞。這樣,這條運河從此被廢棄了千余年。
直到1789年5月,法國殖民者占領埃及,拿破侖率大軍在亞歷山大港登陸,拿破侖曾經計劃開鑿這條重要航道,他親自帶領許多工程師去尋找法老運河的遺跡,進行實地勘測。但是,他的工程師們技術實在太低,這可能是因為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它們竟說紅海的水位比地中海水位高出10米,實際上地中海的水位倒比紅海水位高出25厘米。因此,拿破侖的工程師們說,開鑿這條運河是不可能的事!接下來,拿破侖為了爭奪國內權力,急匆匆地撤離埃及,開鑿運河的事也就不說了。
19世紀上半期,在穆罕默德·阿里統治埃及時,不少歐洲人勸說他下令開鑿這條運河,但阿里擔心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會成為歐洲列強互相爭奪的地方,那樣的話,埃及人不僅得不到好處,反而引火燒身,所以堅持不同意歐洲人的勸說。法國為了加強在中東的勢力,并稱霸印度洋,所以他們對開鑿運河特別感興趣,他們深知,掌握了這條運河,就等于扼住了別人的咽喉,這樣會對爭雄世界大有好處。因此,他們一再鼓動埃及統治者下決心開鑿。
1854年11月,法國人勒塞普受命來到埃及,他找到開羅總督府總督賽義德,送上許多賄賂,用盡辦法終于使賽義德同意開鑿蘇伊士運河。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特權,當然歸國所有。
隨即,雙方簽訂了《關于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其主要條款有:1.租讓期99年,期滿后,運河全部權力歸埃及所有。2.埃及政府必須無償提供開鑿運河所成立的“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所需要的所有土地。3.埃及政府必須提供必要的勞動力。4.公司有權免稅進口開鑿運河所需要的機器設置。5.埃及將獲得純利潤的15%。很明顯,這個合同對埃及非常不利,租期長,獲利少,而且還要免稅進口,更重要的,開鑿運河所需要的土地歸公司所有,嚴重破壞了埃及的主權完整,對埃及潛伏著莫大的危險。當年,“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正式掛牌工作。
經過幾年的準備,運河工程于1859年4月破土動工,數10萬埃及民工開始在浩瀚的沙漠中進行一項震驚世界的偉大工程。公司以極低的工資雇用民工,強迫他們冒酷暑、忍寒凍,受饑挨餓,整日勞作。1866年以前,最多時雇用民工2.5萬名,后來大量采用了疏浚機,民工數才減至1萬人。據統計,在運河開鑿過程中,共死去勞工12萬人。所以說,蘇伊士運河可以說是埃及成千上萬勞工用血汗貫通的。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