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東戰爭(六·五戰爭)(1967年6月5日至10日)
來源:網絡 2009-06-17 14:34:20

第一、第二次中東戰爭以后,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積怨日深,爆發新戰爭的危險增加。1965年1月1日,新成立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武裝“暴風部隊”在約旦河西岸開始武裝反抗以色列占領軍。1966年初,約旦、黎巴嫩與以色列多次發生邊界沖突。1967年,埃以、敘以邊界全面緊張。4月7日,以空軍美制戰斗機在敘首都上空多次進行挑釁性飛行并擊落6架敘軍米格式戰斗機,根據埃敘共同防御協定,埃及政府宣布向敘利亞派遣軍隊。5月13日,蘇聯向埃通報了以色列即將進攻敘利亞的“絕密情報”。5月14日,埃及向西奈半島增派2個師兵力,同時宣布全國進入戒備狀態。5月19日,埃及軍隊接管原由聯合國部隊托管的加沙地帶,埃及海軍封鎖亞喀巴灣和蒂朗海峽,禁止以色列和為以色列運送物資的外國船只通過。以色列軍方立即對埃及上述行動做出強烈反應,要求內閣批準進攻埃及的作戰計劃。
6月1日,以色列內閣政府改組,強硬人物達揚出任國防部長。6月5日,以軍突然向埃及、敘利亞發動進攻。阿拉伯國家(埃、敘、約)投入正規軍29.5萬人、飛機882架、坦克1560輛參加戰斗。以方投入正規軍8萬人,飛機350架,坦克800輛。
戰爭伊始(6月5日晨7時45分),以軍飛機突襲埃空軍10個主要機場,在連續3小時空襲中,埃空軍80%的飛機(約450架)被擊毀于地面,20個防空導彈連(100部薩姆?/FONT>2型導彈發射架)未即發射即遭摧毀。以軍奪得制空權后,分三路向西奈半島推進。6月6日傍晚,以軍在加沙地帶殲滅埃軍一個師又一個旅,埃及反擊力量遭以軍打擊損失嚴重,被迫向蘇伊士運河一線退卻。6月7日晚,以軍裝甲部隊將埃軍分割包圍,占領西奈半島多處戰略要地,埃軍退路被斷,部份埃軍向以軍投降。6月9日,埃及被迫宣布停火。
6月5日,以軍投入4個旅兵力,向約旦河西岸約軍陣地發動進攻。以軍粉碎約軍頑強抵抗,占領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以軍在埃、約戰線得手后,迅速轉移兵力,于9日上午開始對敘利亞作戰。以軍投入10個旅兵力(6個裝甲旅、3個步兵旅、1個空降旅)在強大地空火力支援下,對敘利亞發動猛攻,主攻方向直指敘北部重鎮庫奈特拉,經數小時激戰,以軍攻占提爾法地域。9日黃昏,敘軍被迫撤出戈蘭高地。6月10日,以軍掃蕩黎巴
嫩和馬薩達一帶敘軍,鍥入敘利亞境內縱深26公里。11日,敘利亞同意停火。
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方面損失慘重(死亡2000人、被俘6500人、損失坦克820輛、飛機560架)共喪失西奈半島、加沙地帶、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西岸約6.85萬平方公里土地。以方陣亡官兵809人。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