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海戰(1939年9月至1944年5月)
來源:網絡 2009-06-17 14:25:29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同英、美為爭奪大西洋制海權而進行的海戰。
大西洋海上交通線是英國賴以輸入戰略物資、原料和糧食的生命線。為迫使英國屈服,德國決定以海軍主力破壞大西洋海上交通線,英國則針鋒相對,將強大的皇家海軍投入保衛海上交通線,戰爭遂由此起。整個戰爭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39.9-1941.12)德國使用大型水面戰斗艦船、航空兵和潛艇捕獲和擊沉大批英國商船。德47號潛艇潛入英海軍基地,擊沉英戰列艦“皇家橡樹”號。但德艦的水面攻擊在英國海軍反擊下損失嚴重。北海海戰中,受傷后被圍困在蒙德維亞港的德戰列巡洋艦“施佩”號被鑿沉。此后,德國宣布實行“無限制潛艇戰”。開始,德國用單艇襲擊盟國運輸船,效果不大。1941年2月后,改為以飛機引導艇群進行襲擊,取得重大戰果,共擊沉英國商船500萬噸。德國空軍在布雷、封鎖港口、航道,襲擊和轟炸運輸部隊方面也取得重大戰果。
第二階段:(1942.1-1943.5)美國參戰后,德國將新型遠程潛艇開至美國大西洋沿岸進行襲擊,僅3個月,就擊沉商船100余萬噸。德潛艇司令鄧尼茨得意地稱:“鐘擺每擺動一次,德圍潛艇就把一噸盟軍作戰物資送入海底”。英、美為對付德國海軍,投入大量軍艦為商船護航,研制和使用了深水炸彈、聲納、探磁儀等新式反潛裝備,投入大量飛機,加強海上和空中反潛巡邏。在英美海空軍聯合反擊下,德國潛艇被迫縮小活動范圍,集中兵力采用大艇群(20艘)的“狼群”戰術進行襲擊,取得明顯效果。英美遂改變戰術,集結以護航航空母艦為核心的龐大反潛兵力,在大洋上進行搜索、攻擊。大西洋戰爭進入激烈階段。
第三階段:(1943.6-1945.2)隨著整個戰爭發生有利于盟軍的轉折和美國強大軍工生產能力轉入戰時軌道,英美已能夠抽調更多的海、空兵力投入大西洋作戰,加強以護航航空母艦為核心的反潛體制,盟軍艦載和岸基反潛飛機迫使德國潛艇難以經比斯開灣航道進入大西洋。使猖獗一時的德國潛艇蒙受巨大損失,從1944年下半年起,盟軍戰略轟炸使德國潛艇制造業遭受嚴重破壞,潛艇補充匱乏。歷時5年半的大西洋海戰(反潛戰),終于以德國失敗而結束。在大西洋海戰中,美英參戰兵力計有:戰斗艦艇約3000艘,飛機800余架。盟國方面損失商船1840萬噸,其中被潛艇擊沉約1400萬噸,占總損失噸位的76%。德國共投入潛艇1160艘,被擊沉780艘,占投入潛艇總數的67.2%。
大西洋潛艇(反潛)戰對日后世界各國海軍戰略戰術及裝備研制產生了深遠影響。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