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2 09:30:25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教師 閱讀 語文 閱讀材料
這是小學語文國標本教材(蘇教版)中的一篇課文。我曾上過,也聽過好幾個老師的研討課,對文本的價值取向各不相同:
觀點1:這是一篇引導孩子辨別真假朋友的文章。故事中,面對小青蛙想看海的愿望,蒼鷹只是告訴它:“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而且強調一定要登上那座山才能實現目標。面對小青蛙的無奈,它卻拍拍翅膀飛走了;而小松鼠卻不一樣,它不但幫助小青蛙找到登上山頂的方法,還一直陪在它的身邊,鼓勵、幫助它。教者在上面這樣的文本解讀以后,將文本的價值取向為“象松鼠這樣無論什么風雨,總是陪著你一起走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這一點上。
觀點2:文本中,小青蛙為了實現自己的美好愿望,堅持一級一級的往上跳,不停止、不退縮,堅持到底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文本就是要通過這個故事讓讀者明白:要實現理想,必須付之努力,具備持之以恒的毅力。
觀點3:文本中,將小青蛙實現理想過程中兩個朋友不同的幫助形式進行了描述。旨在告訴大家:在你遇到困難時,要珍視來自不同朋友給予的不同形式的幫助;在你獲得成功時,別忘了向朋友表示你的感謝。
觀點4:這篇文章的教學應把握好第二節。小青蛙說:它沒有一雙有力的翅膀,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是登不上那座高山的。這段話讓我們感受到,小青蛙覺得自己沒有有利的條件,登上山頂的信心不足。而后文,在小松鼠的幫助下,它發現自己可以蹦跳。只要一級一級的往上跳,它就能獲得成功。因為發現了自己的優點,小青蛙便滿懷信心的登上山頂,實現美好的愿望。從而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實現自己目標的能力和特長,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優勢,充分的認識自己,相信自己!
……
正可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很多老師認為,教學就是要這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正符合新課改允許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倡導個性化閱讀的思想。
實際上,語文教學不止是“霧里看花”,她還要求把握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學生在掌握課文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其中所蘊含的道德、審美意義,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生活過程、生命過程、人文精神的培育過程。”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告訴我們:“教師在與文本對話中也要注意有獨特的發現,你解讀到多少深度就能給學生多大的閱讀、思維空間。”因此,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要深刻,把握文本的實質,充分發掘教材中對孩子的精神發展最有幫助的教學價值。在引導體會教學價值時,教者不能跟著感覺走,憑著主觀判斷,覺得這個觀點行,那種想法也好,隨便學生怎么想都是一個“對”。這樣的教學,會讓孩子被眼前的“迷眼亂花”搞糊涂了,失去了正確的價值判斷,更別說在人生觀、世界觀方面有什么引領了。
語文閱讀教學要豐富師生雙方的精神世界,就一定要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文本,通過多種途徑反復觸摸文本,感知其中的內容,體驗豐富的情感,更要產生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理解,依靠文本,給師生提供現實生活中無法體驗的經歷、情感,從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豐富他們的人生。這樣的課堂應該是充滿理智的挑戰和教學的智慧的課堂,這樣的語文教學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多角度的去觸摸文本的精神世界:從文學的角度去欣賞,從語言的角度去把握,更重要的是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孩子感興趣的是什么?孩子會怎么理解文本的價值?怎樣把握才能真正引領孩子走進正確、獲益最大的精神世界?”這應該是每一個語文老師在鉆研教材、與文本積極對話中經常思考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應發掘教材中對孩子最有價值的閃光點展開、深入教學,即”掘好一口井”。如果每一篇文章的教學均能如此,“語文教學成為師生同構共生的精神家園”就不再是一句空話、套話了!
——此文發表于《小學語文研究》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